车贷计算器 > 汽车知识 > 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自主研发的标志性轻型卡车:北京130的历史与演变

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自主研发的标志性轻型卡车:北京130的历史与演变

分类:汽车知识 发布时间:2025-03-08 13:33:11

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,自主研发并生产了经典的轻型卡车——北京130(BJ-130)。这一车型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北京市“马车不进城”的问题。其起源与设计阶段中,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厂基于日本丰田戴娜二代(Dyna K170)进行了创新改进,并打造出首台样车。车身采用了薄壁平头设计,同时对驾驶室外部线条进行国产化调整,例如去除丰田原版的凹线条造型并优化了车灯布局。

北京130的核心动力系统是由北京内燃机总厂生产的492Q型汽油机,排量为2.445升,最大功率77马力。传动系统则搭载的是4/5速手动变速箱,车辆的最大时速可达86公里。从196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,至1973年实现了正式量产,并在1975年推广到了全国市场,总计生产的数量超过了50万辆。

除了标准版车型外,北京130还衍生出了多个变种版本,如BJ-130A长轴版、BJ-131三吨标准版、以及BJ-132三桥四吨版等。直至90年代末期,仍有末代车型在生产,并进行了技术升级,例如加装同步器变速箱和收音机。

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自主研发的标志性轻型卡车:北京130的历史与演变

北京130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采用后轮双排轮胎设计来提高承载能力,以及使用单组钢板弹簧悬挂系统以兼顾轻量化与耐用性。其创新的技术图纸曾被无偿共享给全国20余家车企,促进了中国轻型车产业的协作体系形成。

作为改革开放前国内最主流的轻卡之一,北京130广泛应用于货运、改装特种车辆(如登机车)等领域,在社会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它不仅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化的重要象征,也影响了一代人的运输记忆。

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自主研发的标志性轻型卡车:北京130的历史与演变

进入80年代末期,随着北二汽的改制为北轻汽,并推出基于自研技术的BJ136系列(后更名为BJ1041),北京130逐步被取代。目前,北京130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,但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化的重要符号,它仍然在博物馆和相关展览中得到展示和纪念。

中国上世纪60年代自主研发的标志性轻型卡车:北京130的历史与演变